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Blank Slate V.S. Template

Harvard的心理學教授Steven Pinker寫過一本The Blank Slate.
我這學期第一份作業就是閱讀一份這本書的短暫摘要並寫出心得
這篇文章會順著我的思路寫 我會試著將它整理好
裡面將人類本質分成三類:
  1. The Blank Slate:人類生下來是完全空白的,可以經由學習而培養成各種角色
  2. Noble-Savage:我們生來具有特有的個性,這種內在不是教養或後天壓迫可以改變的
  3.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很玄 身體只是一個容器而性格是由靈魂之類的東西塞進去的
這三項都各有我們對人性的期盼。
我們希望有可塑性;我們想要有個人特質不願隨人擺布;我們想要有某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存在於我們的靈魂裡。
這三項也都有不可否認的缺陷。
可經由學習教養改變則表示1984跟美麗新世界的反烏托邦是可以存在的,即使世界還不像小說那樣美麗。
我們具有的個性無法改變表示惡者恆惡,善者恆善。給人標籤化成了有根據的歧視。
如果有超越肉體的東西,它究竟在哪裡。而這東西也一樣有前兩者的問題,所以不需要特別分開討論 。

大家已經有些共識了。
人性有一部分是先天的(基因),有一部分是後天塑造的。(廢話?)

那既定的部分改不了就先不管,我們的自由意志有多少?
在固定的性格當中我們有多少自由可以讓我們亂來?
 Libet's Delay是一個很有趣的參考。
這個實驗說的是:我們的意識和真實感受是分開的。
當電擊刺激增強神經的基本反應不變,但受試者主觀回報的速度卻慢於神經刺激速度。
Delay時間是500ms 也就是0.5秒
更甚者,當電壓高過某些程度受試者回報速度開始變慢。
這單獨來看沒什麼奇怪,不過是500ms而已,半秒。
可是人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並非都這麼的慢。

Libet的實驗引起廣汎研究討論,有趣的一個結論是:事實上我們做決定的時間點比我們察覺到得還早。

那是什麼做了決定? 


日常生活的刺激當然不是電擊。
TED上Daniel Wolpert的一篇Talk談大腦的意義講到我們對於動作的無意識預測 。
最後兩個小孩的例子說明我們不單會預測,還是根據預測來進行各種行為。

可是我們的意識仍然慢了半秒。

所以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在做什麼的時候其實早就做了
而自我意識是事後諸葛...?

...?

那諸葛亮那些戰略家的複雜計畫是在意識之外的...?
在這種解釋下是的
好吧 複雜策略的運作是否跟一般行為有差我還沒深入研究

但是回頭想一下
我們確實在知道自己是誰之前就做過很多事情了.
那些行為真的跟自我意識沒有什麼關係
難道自我意識出現之後有辦法take over嗎?
這邊也是值得argue的地方.

我是覺得沒什麼本錢和理由取代原來的機制啦...
至少我們學習的成果都是越來越自動化 而不是越來越認知化

Insight learning是不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呢?
(猴子不用堆過箱子也不用看過就知道可以堆箱子爬到高處)
Social learning總該是吧?
(小孩子看什麼學什麼, 省掉自己實驗的工夫)

嗯.......這兩個也是在我們自我意識還在形成的階段就出現的吧?

所以自我到底是什麼?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A regular Sunday.

今天早上突然覺得,是時候了。
就跟突然想吃炸雞或豬腳一樣。


幾天前的朝陽還歷歷在目,今天卻起了個大早
日光節約結束了,可能是因為這樣吧。

我還是聽著Cicada的專輯出門。
每個周日都一樣,我應該不是個喜歡音樂的人。

我家附近的公寓 喜歡的色調
 我習慣走到第一個路口右轉,看一下這棟建築,猜一下進出的人們是甚麼年紀,因為甚麼而聚集。然後走到還沒有車潮湧入的N.Charles St.漫步往南。
多是老房子,短腿走不出小小的舊城。人們逃離家鄉去找美好的夢想,留著房子在原地釀著自己的風味。






而我勢必會經過Washington Monument,和圍繞著他的教堂與Peabody音樂學院。
這是現實,沒有在早上七點吸引我進去的琴聲和桂綸鎂。

















教宗來過的花園 



過了這一段,開始往上爬進城市中最高譚的區域。可是在高低差當中,回頭是華盛頓在看你,往前則是港口漂進來的陽光。
其實沒有那麼美麗,永遠都是,只不過編織出來的總是得到一些褒獎。


然後,我看到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