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歡海角七號這部片的
這不表示我覺得它完美無缺
只不過 有人問我最近推薦哪些電影的時候
我可以不用顧慮對方討厭沉悶
也能夠不違己意地說出一部國片 海角七號
國片該不該堅守某些藝術情操這種問題我覺得是見仁見智
要拍怎樣的片也是導演的自由
周董可以花錢拍不能說的秘密
魏導當然可以籌錢做海角七號
只是看到別人列的歷年票房排行榜 想起海角七號的製作費
不得不為魏導大捏一把冷汗
能夠以少量成本拍出相當效果是一種技術
但製作規模的大小不同其實是各有千秋
拍得好小成本不見得能拍得好大製作
看見導演日誌裡說到最後一幕日僑遣返追加了五百萬預算
我實在不敢說用這五百萬做為海角七號20年後令人回想的代表值不值得
以觀眾角度看這部片跟在臺灣製作電影的角度看 必定是有差異的
但是我希望這能開出許多年輕導演挑戰不同規模製作的一條路
讓臺灣電影能有更多不同的表現機會
觀眾能看到更多可能性
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部要批判商業入侵或是城鄉差距或少數族群或次文化的片
只是踩著這些議題的腳步 說一個故事
要不要推崇要不要反對都不是導演要下的註解
因為那些事就是存在著
=============前言盡於此
海角七號
一段敘述離開臺灣的口白過後
阿嘉撿起掉落的吉他 沉默 然後大罵狂摔吉他
然後離開台北的每條街道 各種象徵
101 西門町 然後以快速流動的馬路為底
畫面中間的後照鏡中佇立著靜止的站前新光
很簡單快速地帶出阿嘉需要被知道的一些事情
失敗而回老家的老師跟阿嘉有類似的傷痕 無力感
遠離家鄉的友子和他鄉失意的阿嘉則有同樣的懷才不遇感受
我也不差這句話著實打中友子心裡
那一晚發生的事情她們自己也覺得突然
但是真正打動彼此的卻是結合之前的對話
海角七號不像夏天的尾巴那樣給我過度青春到過度自我的感受
對我來說那些故事所產生的巧合並不能稱作矯情
故事裡的角色也沒有硬要博得認同
真的矯情的是那些炒氣氛 有點油膩的部分吧
即使如此 在鏡頭的取用上仍然是有意義的
去掉油膩 這部片還有一點點細膩
友子的外景隊 攝影師的鏡頭畫面被直率愛鄉的洪主席切過
看到了他對外來人以自己故鄉做生意的不滿
也許有人對海角七號的剪接或敘事不滿
覺得技巧很粗糙 可是我沒有那種感覺
畢竟我只上了一學期的電影欣賞 分析個皮毛
七封信錯雜在劇中各個橋段 各有呼應
因為懂一點日文 我也覺得有些地方跟字幕表達的意境有點不同(大意是一樣的)
但是觀影時沒有好好記下來 有些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