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群 The Swarm

完全懾服於作者所下的功夫以及思考
群是部軟科幻小說 即使當做有劇情的科普書 也絕非泛泛之輩
獻身科學的人 依然有著不可抹煞的人類情感
但是他們對疑問的思考與執著卻不會讓人感到超越常理
梅菲斯特也不敢與他們訂契約的自由者
在恐懼之中對於真知的理解讓我們得以認罪

身為作者的德國人在當中營造了大西洋聯盟以及美帝邪惡的背景
不知道多年以後看這本小說的人能否體會這時代美國的威嚇是多麼令人愛恨交集

有時候作者的描寫會讓人感到有些理性得不耐煩 但他敘述的又是如此真切的情感
這會是德國人共通的性格嗎
作者對於強烈的情感憾動描寫絲毫不留情面 面對不具情感的理性殺戮
感性的善惡沒有意義

同樣的題材 我覺得本書作者在劇情的設置上雖然不見得足媲美大家
但在與理論和哲思上引開了另一次元的門扉
也許他並沒有表現得多有深度

但是如同時間迴旋 群在21世紀科幻小說的開路者中
表現出一個明顯而確實的代表形象
不同於20世紀的後工業化反思
軟科幻小說走入另一個更加自謙而禪化的意境了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Hail! 文信學長

當初從成功嶺絕對且無根據的各種要求中放逐到了澄清湖
當時看到我們依舊兩兩並肩走去廁所
只想大叫我們不準兩兩並肩的人 就是文信
當我們在夜半開著經驗分享與八字座談時
撐到十一點多便不得不倒下去睡的一定是文信
有臺大救生班背景 疊被跟穿制服都超級挺拔
專訓與管幹訓都以榜首結訓的也是文信
雖然有著極為優秀的辦事能力 忙裡偷閒技能也滿格爆表的宜蘭區管幹

當時從我們這梯出現宜蘭的缺以來
文信就嚷著要請羅夜要請羅夜
當我真的來到羅東國中之後 他也確實請了我一頓
做為管幹 他認真地幫役男爭取權益福利
這也是因為他懂得爭取自己應該有的

高大挺拔陽光可靠的子彈型內褲 偉哉文信學長


來到宜蘭後常常仰賴他的順風車回台北
雖然他說反正一個人走雪隧超無聊
但是一點油錢也沒貼讓我既不好意思也不好意思搶著貼
雖然興趣沒有特別相近 可是氣味倒是蠻相投的
不時他也四處糾役男們聚會吃飯 讓彼此消磨不快
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管幹

以後他應該會踏入傳媒業界 希望以後能夠成為很有力的消息來源XD
總之恭喜了!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離營座談會服役心得分享

自去年九月入伍至今,服役時間進入最後一季,學校附近的水田裡已經綠了很久,算一算收割的時節也就是退役的日子。剛到學校的日子,穿上替代役制服就像一份提醒,甚至像是一件束縛,讓自己不敢輕忽怠墮,兢兢業業地執行勤務。但也因為這樣的壓力,使自己前所未有地專注在任何一份小工作上的原因,我逐漸了解以往認為無足輕重的工作背後的價值。在這一年當中接觸將來可能不會再碰觸的學校工作之外,中輟輔導的工作也讓我在求學生涯與未來之間產生了較為緩和而踏實的連結。

由於以心理學背景申請上中輟輔導業務,這一年的主要勤務可以說是一種實習,在實際輔導的經驗上或許更甚於在校實習,我從中對於以往所學有更踏實的了解,同時捕捉到以往自己不足的部分。與輔導經驗豐富的老師和諮商人員共事之下也更理解輔導工作的現實狀態。除此之外,學生的回應讓我更加肯定這份工作的意義何在,進而對未來的走向有較實際的認知。與學校的老師和校工共事也是一層社會經驗,各形各色的人與工作態度緩緩地增加了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基層工作者的高勞動量往往接受著社會對他們的視而不見,但是他們的存在卻也是最不可忽視的。

在服役的過程中,幸運地遇上了明理的管理人,還有盡責的管幹,使得服勤與備勤當中的困擾都能順利排解。但是必然地也遇見工作價值被否定的打擊,我有時會因此重新檢視自己的身份,做為一個替代役,對於工作的態度與行為是否有所疏漏?對個人而言,這是僅僅一年的替代役工作,否定不會跟隨自己退役;而對外界來說,替代役卻是一個群體,榮辱與共。因此於個人,只能在崗位上盡心盡責,瞭解自己工作所擁有的價值與意義,不至於受一時的否定挫折而消極。

同樣的身份,一年來與同袍分享時,可以發現各有各的甘苦,不論精實也好,輕鬆也罷,終究是越來越接近退役的日子。一位已經退役的管幹曾經說:服役的生活,頭與尾感覺最漫長。在最後兩個月的漫長暑假裡,或許更值得整理這一年的所為與思索將來的去向。或許這一年來的際遇滋味萬千,但將來投身其他工作的時候,替代役這一年讓我體驗的服務精神勢必能助我懂得尊重每一份工作,理解工作的價值,並做好各種角色應盡的責任。


---

我竟然寫得這麼爛 不敢想像
雖然都是事實 但是還是看得出來內容很空泛
替代役的一年並沒有想像得這麼沒有意義
我一直覺得當你瞧不起自己與自己的工作時就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相反的雖然有些洗腦 可是投入與認真地尋求時雖然不一定能追求到榮譽卻一定能看見存在的意義
不論是正是負都能成為思考要素

可是這篇寫得好爛啊Orz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人人心目中的LV-引述自<我愛克琳姆>

人人心目中的LV
人物介紹-
這是我未曾謀面的辛小姐打的一篇文章
她對於各種時事常常能丟出自己的見解
比我更多一點倔強(女性的優勢)
是那種我高中時絕對會出腳拌她然後才試著笑泯恩仇的人
人物介紹結束

這篇文章我也做了回應

沒錯 皓安哥曾經講過他們的經銷方式並不介意盜版橫行
因為買盜版的不會是穩定客層 而且也是對品牌的認同表現
他們也不會特別想賺那種擠了半天才有錢買一個包的客人
只要賺那種有能力消費的人就好 而進入這等消費階層的LV認同者
勢必不會甘於虛假的外象(除非看得很透徹 但多半不會是這樣)

所以 名牌究竟是什麼?

除了社會地位的象徵之外也許什麼都不是
不過確實許多人努力了許久 卻發現自己只能追逐被塑造出來的目標
比起實際能力的追求與自我實現感的提升 對大部分人而言
把形象建築得高一點要來得容易些

不過看到回應中許多人就寫了說得真好深得我心之類的話
看起來還真像是只想來攀附的 不過諷刺點是這就是追求名牌假象的行為
回覆一個深得我心 就像是自己也有這番見解

我個人本也是一個會趨避主流的人 但久而久之也變得擇善不擇名
好的東西就是好 不管名不名牌 名牌也會有好物 價值公不公道看人

另一面正因為有許多人的崇拜(不只名流) 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
只在貴族間販售的品牌也是可以賺錢 但不會成為民間的名牌
如果說盜版(更甚而是正品)氾濫造成LV在名流圈的人氣下滑
或許更是考驗其產品真正的價值的時機
這就是 物本身的價值 這當中自然有人被一記漂亮的甩尾丟在後面

不過對於一個不使用LV來標示自己價值的人來說 是沒有差的
沒有差不是不會用 而是用不用都無所謂

比方說指著孫芸芸說柏金包最近氾濫 她也不過就換一個別的包包罷了
(但是我覺得我很可能會幹這種事XD)
在那個消費階層的形象與實用性的trade off標準不同於我們小老百姓
但我也同意試著掌握自己的價值觀會比較有價值
只是身為一個修習心理學也有四年的人
我看得出來就連明白這一點的人 也要經歷一陣拉扯才能夠穩定
別說大多數人可能還在普世價值不愉快地扭動了

我們從小就想活出自己 不知道別人卻又不能明白自己
在知道別人之後我們想找出自己 知道別人卻已經讓我們失去自己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東區茶街挑小禮服

當然不是我要穿的...

轉眼間我畢業快要一年了
去年那個令我燒肝爆氣的畢茶畢舞GRE已經在另外一份月曆上
這一年家裡兩個姐姐都結婚了 外加上大學同學的第一枚喜帖也發了(我沒收到)
整體上是心情頗為平靜良好的一年
跟我的同學們相比之下 他們的研究生活雖然更充實 不過也更有壓力

那日說好了幫盧一軍挑小禮服參加畢業舞會
運氣好或不好 她們沒挑過 所以我說什麼算什麼 不過這表示我要負責後果XD
碰上是連心甜生日 我前一天趁勢去逛了夜東區的起點挑禮物
當天早上跟咦寧則晃了我最熟悉的東區早市...

東區果然是個很迷人的地方 雖然沒有到東京那麼偏執
不過現實的外表下有種迷幻的風味
品牌崇拜 物化的假象 性慾的崇高化 賣身的藝術化
我個人覺得這是我之所以為我們家小孩中最憤世的原因之一
國小以來便浸淫在這個酒色場所

然而逛東區是很愉快的 陰涼奇特的誠品B2
自己一個人或一群人都可以很自在地跟店員聊天
對我來說東區是個店員擺屎面我也可以無妨地跟他哈拉的面具地帶
因為要遁入人群是再容易不過的
也許更因為這樣進行適度的交流會有很多回應
因為是個社交與消費圈 鍛鍊社交手腕的試煉場之一

轉頭說回小禮服
其實小禮服價位比我意想中的要低
大部分比ez的最樸西裝還低價(布料少的關係?)
這種變化更大的服裝有時候真的不容易在腦海中直接成形
也難怪會需要抓一把進去試穿

這種無謂的矯飾大概就是人類的特長吧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三杯茶

這是嘉慧老師(不是佳慧同學XD)推荐我看的一本活人傳記
他們讀書會的主題之一
由於他看我天天手上都捧著閒書 就丟給我看了

這不旦是描述活人的傳記 也是宣導活人理念的傳記
描述一名登山者以一次失敗經驗為源頭
開始一長串為中亞人民奔走的故事

很久沒有看這種傳記類文章
何況是其中包含被描述者的主觀紀錄
坦白說感覺很奇妙 不得不令人思索
這樣的紀錄是否能夠傳達出原紀錄者的感動 以及挫折
和紀錄片一般 傳紀的紀實與後製問題更早就出現
但是不如電影與攝影 文字記述的虛無早已經被確認和包容

文字用來傳達的不是一切 是意念
對於戰亂地區的苦痛 再怎樣深刻也難以表現在文字上
因此使用文字引導身處平和的讀者能經由閱讀達到自我實現的滿足感是更恰當的
我相信這本書不會扭曲事實 只是以我自己的觀點我同時可以感受到
隱藏在那後面更多的無奈與打擊

再引用卷頭語很優秀編劇卻很差的久保帶人一句話
懸崖上的花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我們沒有跨出去那一步

這裡或許可以引申為我們對這本書的描述對象的崇敬及對他所為的遐想

事實上這樣的遐想也確實是很大的助力來源
人們因為不了解與不想了解才能真正的相信自己所為的正確性
否則必然存在令一般人難以接受的矛盾

這本書裡倒是提到很有趣的部分是
摩頓森(主角)本來認為政府怎麼可以不把文明和進步帶給人民
而他們的人民也確實是在摩頓森的協助下吸收著外界文明
相當於第二位父親的村長曾經叫摩頓森住嘴 交給他們的人去蓋學校

也許對知識的索求是一種必然降臨於小智慧上的慾望
力量會尋求強大的方式
然而文明呢? 會否在他們尋求到所想要的進步之後
發現自己被另一種方式消滅了

用全球的觀點看實在對他們很自私
不過我想 他們會懂得自己的需求與不需 比起殖民時期的海島國家
他們也有著更豐富的經驗與辨識力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大姐前陣子在美國結婚了
預計七八月請臺灣攤 所以在美國先宴一回
正逢高年失業的我媽和壯年待業的我二姐
剛好老公都要上班 於是偷偷地飛到美國去 給我大姐一個驚喜

在飛機上遇到特地去參加的我大姐同學
得知大姐正巧要去接同學!!
為了避免爆梗 媽跟二姐決定在海關內繞一陣子再出關跟我小舅會合

兩個飛了快一天的華人就這樣可疑地在亞特蘭大機場晃了好一陣子

沒想到走出海關沒多久

就聽見我大姐哭著叫媽咪

因為海關正在詳細檢查她同學的行李 拖了很久
於是我大姐悠閒地等著晃著 就看到兩個黑髮帶白的人
這種黑白相間很顯然是大中華的名物
例如:
1.山水畫
2.大貓熊

結果本來是想在婚禮上突然出現的我媽跟二姐 就這樣和大姐像夜半起床一樣被互相嚇到
欣喜若狂的我大姐就這樣把同學丟在那邊.....當然沒這回事

回到小小的家裡後 她還以為她老公不知道這件事
MSN 上很得意地說要給他一個婚禮的驚喜
孰知知子莫若母 在那邊的親友全都被打點好了
只有我大姐一個人興奮莫名

也因為這樣我媽跟我姐玩得很開心 母親節留在美國過
結果小美試做的蛋糕只好先分掉
元樂的蛋糕我則還沒吃到...
照片在此

兩個姐姐 恭喜你們啦 兩個姐夫都是很實在的人
也許沒有很花俏 可是很耐放耐用耐看 老公就是要這樣挑啦

為了沒吃到的蛋糕
我寫了一首詞
請對應下面這首歌來唱


我坐在家裡 手拿著Cake 想要給你 母親節的驚喜
你玩得開心 不想上飛機 我措手不及 蛋糕冰在那裡

我應該請週一 不應該在這裡 看著蛋糕有多綿密
這樣一來我也 不用趕那麼急 還有試吃的勇氣

蛋糕是特製滴 下面鋪餅乾底 吃不完也只能放它到過期
母親啊我愛你 蛋糕有期限滴 不管怎麼冰 它也只能 放三天而已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胖虎V.S.滅火器 Battle of Greenday

看到旦旦在糾的時候
突然心頭跳了一下 兩個punk團用Greenday當主題來battle
感覺應該會很叫囂吵鬧

事實上呢? 比我想像得還吵鬧XD

胖虎是個綜藝咖團 排隊前就看他們積極和外國人攀談
滅火器則是愛台熱血大男人形象
相比較之下有一種前輩後輩互相看不順眼的劇本自然地產生
通常這種battle是不會有什麼撕裂的現象啦
不然歌迷會先幹起來
只是兩邊互嗆互機實在很有炒熱氣氛的效果XD

胖虎連珠炮地搞笑很快就把整個場子炒熱 全場沸騰夭壽嗨
一個set就瘋了 中間雖然有個Greenday工商時間
基本上上半場就夠很多人跳到虛脫了

下半場開始前我還有點擔心滅火器
尤其一開始大正還試著帶動氣氛 我想當時台下是看起來很疲憊了吧
但是我小看滅火器了 有著明確形象的他們在臺上的power甚至更超過胖虎那種party式的瘋癲
用認真燃燒的態度帶動觀眾的心

這兩個團正好各自領走一塊我對Greenday的印象
戲謔諷刺地刻劃事實
而在互相cover對方的歌裡 我感受到兩個團的糾葛XD
不過兩個團都有獨領風騷的霸氣 這400元是值得的

說回Greenday 這次的曲風給我的印象跟以往比較起來
要來得穩重一點 但是歌詞一樣句句入肉
也許是戰後現象也說不定
這樣聽完一場之後
突然覺得punk說不定是我本性偏向的風格

一定會有人嗆說我只是愛酸人
我只能說
干你屁事

英國波特小館

以牧羊人派稱名臺大後門學生飲食圈
價位卻把一般學生隔離在外的這間波特小館
前兩天總算有機會踏進去

和宜寧分食了一盤沙拉 和牧羊人派套餐 外加一個甜派
這一小碗沙拉上面有臺灣較少吃到的風乾蕃茄
鹹香的味道帶點無花果香味 有醃漬的濃縮風味 不過是鹹味的
搭配新鮮的小蕃茄有一種互相輔應的趣味
似乎烘烤過的核桃酥脆芬芳 淋上焦糖就是看電視時的身材殺手

套餐先上來的是蛤蜊巧達湯 跟我在漁人碼頭第一次嚐到的巧達湯相比
這真的是碗湯 喝得到薯味與蛤蜊的鮮味 漁人碼頭的相較之下更像碗白醬
但只能說各有千秋

主菜牧羊人派 底層鋪著與香料拌炒過的羊肉
上面是打得細緻的馬鈴薯泥 表層還用叉子畫了百事可樂的logo(誤)
新奇的東西吃得我和宜寧很開心 特別是將上層署泥和下層羊肉隨意搭配
可以自行調整比例 口感綿密的薯泥和顏色嚇人其實只有香氣比較逼人的炒羊肉

最後上的甜派是嗯...我忘記名稱了
不過是本日最邪惡的食品
上面酥鬆的奶酥與下層醃烤得軟脆的蘋果 香Q的杏桃
要是在某個冬天的晚上能窩在沙發上捧著這樣一盆罪惡
我想會很多人搶著下肥胖地獄的

波特小館一如臺大師大一圈的特色店家
除了口味之外 裝潢極其用心
牆上的英倫名人 我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一個勉強可以說他愛爾蘭人的傢伙
此外燈具與家具都使用微具雕緻又不過於奪目的單品
搭配起來恰好是個英國的風味 只是給人的感覺比英國店家要寬敞了些

這邊的英國老母雞啤酒賣一瓶100 有心人自己去算算看
我的結論是 開在這種地段要維持這樣的水平 還想賺錢
顯然是有代價的
波特小館在這一帶應該算是沒有英式競爭對手(海客滋的Fish and chips...?)
前陣子聽說每到中午高朋滿座 這次去倒是像小咖啡廳一樣舒適
這次吃牧羊人派 卻不盡讓我懷念起pie boy
改天該去再嚐嚐看了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導護心得

導護是各間學校重要且危險的工作
雖然比起中輟輔導是比較能談笑風生的
可是在這方面我遇到的生死交關卻不下於中輟輔導

不管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狀態
只要站完導護我整個人的求生意志就會被激發
(只是求生力量可能會耗盡)

每每看到願意為了導護旗而停下來的駕駛
不管他臉色多大便我都願意微笑著致禮
多偉大啊開玩笑 為了可能成為國家米蟲的一群刺蝟頭犧牲寶貴的時間
使地球多了一點熱度 心裡多了一股暖意

因為就連護送愛子上下學的家長都不見得願意停下來啊

最刺激的莫過於沒有導護媽媽 眾人起床氣起床呆一起來的時候
剛爬起來就開車門的小鬼頭差點讓後面大他一甲子的老爺爺陪他一起上地府
看都不看便過馬路 慢條斯理地在路中央整理服裝儀容 不幸可能要走七天才過得了馬路

最關心孩子的家長常常不忍孩子獨自前往腐敗的國家教育機器中受虐
一邊望著孩子的背影(通常是往右邊看)一邊憤恨地踩下油門(通常是往前衝)
為此我的導護旗 在我手中偶爾就像是鬥牛士手中的紅布
不 可能更像黑白格紋旗 以至於他們看到旗子便往前衝

傻乎乎的孩子跟擁有最強藉口(親情摯愛)做為武器的搭配
每天都要上演數次奇險劇 而且是有人會受傷的劇
要命了 我可要負責這時的緊急處理
今天早上就有一個國小學生被沒睡醒的學生開車門撞飛
一邊搖頭說他沒事一邊抱著肚子嘴裡一直發出嘔吐音

更常發生的是我站到稍微靠中間以便雙向車道都能看到有行人要穿越時
靠校門這側(也就是我後方的空隙)
即刻有家長火速通過 一二三木頭人
或是我伸長手臂舉高旗子時 帶著不耐煩的神情
直接用車頭擠開我

所以 導護是一生懸命的事業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Swing girls

翻做搖擺女孩一定會被看成搖滾女孩
搖擺吧女孩八成直接當做翻滾吧女孩
但是這部片叫做Swing girls

簡單地講
這部片很簡單輕盈
所以不要抱著看樂士浮生錄那種見學心態
或是期待熱血亂灑的動人橋段

劇情不需要嚴謹卻不失結構
沒有要護航的意思
但是這種小作品要顧及戲謔和劇情角色的完全合理 有點不解風情
沒有什麼感情戲做負擔,也沒有拿什麼大獎的壓力
這部片的主旨只是搖擺而已
也因此請不要抱著研究爵士樂或學習的想法來看
片中雖然有許多輕快的音樂和一些經典名曲點綴
卻不是那種教科書式配樂的巨大存在感

也就是說 這部片有個基礎的節奏
上面的solo隨興所致 就像Jazz

也許這不是部人人叫好的片
但是在鬱悶的夜晚
我想我會端杯酒找三五好友吃點下酒菜配著看吧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丼屋

那天原本預計去Brownie吃頓早餐
睡過頭想說轉戰Bravo Burbger
想不到 要排到第二輪

於是乎瞄準下一間 南京東路站旁的丼屋

這間小小的蓋飯店跟慕府壽司有某些相似的感覺
素白的牆面 木製簡樸卻不失特色的裝潢與餐具
我還挺吃這種簡單的梗
但是筷子卻是煞風景的免洗餐具
不是說用免洗餐具一概混帳
但是他們用的免洗餐具並不適合他的風格
符合旁邊一堆壹週刊的調調倒是真的

回頭看蓋飯本身
我點的是山藥泥鮪魚蓋飯 上面撒了海苔絲
把山葵與帶甘味的日本醬油混合後淋上去
醋飯攪拌起來有些硬 但是配上柔滑的山藥泥還頗適合
紫蘇的香氣,和山葵搭配微刺帶辣的口感
跟山藥泥滑溜的食感搭在一起很清爽
鮪魚的存在感反倒不怎麼強...

而這間店打出名的招牌海鮮丼
有味道濃厚的新鮮甜蝦 海膽和各色生魚片
由於不是我主點 沒辦法說太多

配菜的毛豆比起一般的較小顆,但味道還不錯,輕醃蘿蔔亦然
味增湯也走清淡路線
倒是奉上的麥茶與茉莉茶 味道不濃但香氣舒適
做為配飯的茶卻是很不錯

大致如此
以這樣的質量和價格(250NTD)來說還ok
但是下次對我來說比較吸引我的會是味增烏龍麵系列XD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中輟輔導雜感(一)

迄今經手過四五個個案了
從一開始太過急燥使得個案有些排斥
到現在 仍然有的共通缺點是
把孩子們當做太聰明的人
但是忘記要引導他們 一下跳入太複雜的討論

然而 即使是讓孩子們有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還是會懷疑自己做的對他們的影響究竟是否?
對於正確這個詞怎麼使用才恰當呢?

協助他們尋找非社會性的個人實現?
還是應該協助他們尋找在社會中安身的最基礎生活方式?
即使他們懂得自己可以選擇 可以瞭解
這樣會不會幸福還有很大的變數

這不是告訴青蛙他活在井底
是告訴他活在一灘淺水當中 外面卻是乾旱的大地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本事支撐這麼年少的未來
那到底有沒有資格幫助他們了解他們自己?